乡村振兴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示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示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示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产〔2021〕7号),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审核确定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0月20日至10月22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向农业农村部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010-59192724、59192721  电子邮箱:cystscyc@agri.gov.cn  附件: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0日附件1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酥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东焦各庄村(草莓)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凡各庄村(休闲旅游)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休闲旅游)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稻旅)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镇(葡萄)天津市东丽区胡张庄村(葡萄)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酥梨)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坨尼寺村(西红柿)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贾市庄镇马邱村(梨文化)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乡南龙化村(扫帚)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谷家峪村(香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高庙堡乡於家梁村(肉羊)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西阿超满族蒙古族乡砬子沟村(杂粮)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新集镇(马铃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板栗)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双井镇李家房子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瓜果)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孝墓镇(苹果)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江城乡大激店村(驿站文化)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博野镇杜各庄村(中药材)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谷物食品)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南北岩村(瓜果)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王谦寺镇马贾庄村(高粱)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将军墓镇(板栗)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新城镇小屯桥村(工艺葫芦)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东镇镇南孟村(设施蔬菜)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梁二庄镇(文冠果)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食醋)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海北头乡海子村(肉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红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粽子)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休闲旅游)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北留镇皇城村(休闲旅游)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良马镇小李村(休闲旅游)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开张镇东开张村(土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胡舒嘎查(草原肉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苹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万家营子村(尖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花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马铃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蜜瓜)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休闲旅游)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辣椒)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胜利乡谢家窑村(血麦)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椅圈镇(草莓)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水稻)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香菇)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葡萄)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柳河沟镇解放村(西甜瓜)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盐场村(海参)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榜式堡镇马连峪村(柞蚕)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双台镇松树沟村(手工刺绣)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汤岗子村(酸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甘薯)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台子镇后药王庙村(肉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休闲旅游)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恕镇曲家村(糯玉米)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雷猪)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二道村(百合)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水稻)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鹿乡村(梅花鹿)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团乡六十三村(小米)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玉米)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肇东镇石坚村(食用菌)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昌五镇(玉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三家子村(水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库勒村(休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查罕诺村(休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克利镇(水稻)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水稻)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建国村(水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绥阳镇细岭村(黑木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利业街道玉林村(苗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抚远镇(鲟鳇鱼)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休闲旅游)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红星农场(酸菜)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黄桃)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农民画)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大河村(种猪)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井凌桥村(花卉)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联合村(青虾)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村(茶叶)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休闲旅游)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紫砂)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范楼镇(牛蒡)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水蜜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苗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碧溪街道(蔬菜)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核雕)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胡集街道周吴村(花卉苗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前村(电子商务)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薛埠村(水晶)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涂镇高邮湖村(鱼虾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草莓)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陈圩村(柳编)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三垛镇(黄羽鸡)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鲜食玉米)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昌荣镇盐北村(河蟹)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镇利珠村(桃)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胡窑村(瓜蒌)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安顶村(云雾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蜜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休闲旅游)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镇(虾)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香菇)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马涧镇下杜村(杨梅)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茭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新浦镇(葡萄)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榨菜)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茶叶)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下岩贝村(休闲旅游)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社区(苹果)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酥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刘店村(柳编)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冯嘴村(休闲旅游)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茶叶)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杨棚村(茶叶)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花卉)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天门村(白姜)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镇(渔网制作)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茶叶)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河蟹)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山核桃)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茶叶)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鳙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铁观音)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胡萝卜)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漆篮)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沙县小吃)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蔬菜)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竹文化)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山麻鸭)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堡镇梧地村(象洞鸡)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点头镇(白茶)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柏洋乡董墩村(葡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兰石村(枇杷)福建省漳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靖城镇郑店村(食用菌)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赤岸镇城下村(猕猴桃)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白舍村(瓷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梨溪镇里阴村(食用菌)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白羽肉鸡)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乌鸡)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大坑乡(金桔)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东阳镇(蓝莓)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民宿)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水南村(水稻)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食用菌)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山楂)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花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草编)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豆制品)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小麦)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苹果)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齐山镇(蜜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旺镇(樱桃)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崔岭西村(蔬菜)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大蒜)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杨营镇(肉牛)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刘杜镇(山楂)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海阳所镇(牡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对虾)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店子镇(灵芝)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电子商务)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成海村(胡萝卜)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三利村(西瓜)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蔬菜)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顺合村(金蛋)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甜瓜)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村(蟋蟀)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毛张村(山药)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水稻)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坡头镇双堂村(核桃)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村(绞胎瓷)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花椒)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月季)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灌涨镇杨集村(番茄)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九龙镇舟陂村(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枣树沟村(石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镇张庄村(石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樱桃)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社区(牡丹画)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善堂镇(花生)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土柏岗乡齐寨社区(酿酒)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西屯村(葡萄)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古寺郎村(胡萝卜)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草场街村(食用菌)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西洋店镇西洋潭村(莲藕)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赵楼村(水稻)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茶叶)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七桥村(蓝莓)河南省新乡市韩董庄镇杨厂村(食用菌)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马南村(娃娃菜)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三里城镇望山村(稻鸭米)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小港管理区(小龙虾)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王镇贵湾村(香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草莓)湖北省天门市拖市镇何场村(马铃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李家河镇(贡水白柚)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张远村(蓝莓)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虾稻)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土城镇(黄酒)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蕲艾)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茶叶)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肉鸡)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平林镇宋集村(油桃)湖北省仙桃市郑场镇(富硒豆豉)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武胜关镇(茶叶)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茶叶)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柳编)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休闲旅游)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三樟镇塔冲村(黄贡椒)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台源镇东湖寺村(乌莲)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镇雨母村(鱼)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白关丝瓜)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翻江镇(壶天石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三塘镇(藠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加义镇杨林街村(苹果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镇(油菜)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镇(茶叶)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居委会(休闲旅游)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茶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茶叶)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堆上村(食用菌)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香柚)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马底驿乡(茶叶)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渣渡镇铁山村(杨梅)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洗洛镇(百合)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休闲旅游)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井岗村(荔枝)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蔬菜)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菠萝)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水稻)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金柚)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茶叶)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马冈镇(肉鹅)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桥美村(甘蔗)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大蚝)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丝苗米)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菠萝)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博贺镇(海洋捕捞)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萝卜)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荔枝)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豆制品)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高莞镇二联村(花生)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花卉苗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杨绿村(蒸笼)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田墩村(油柑)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海水鱼苗)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稔海村(鳗鱼)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湾口村(鳗鱼)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香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休闲旅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葡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镇(肉桂八角)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大平瑶族乡(腐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坚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觉山村(香葱)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安太乡元宝村(水稻)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濛江镇健良村(荔枝)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荔枝)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青草村(五指毛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麻垌镇鹧鸪村(荔枝)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古城村(蛋鸡)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番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莲花村(黄腊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桑蚕)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鳄鱼)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罗带村(粽子)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尖岭村(鹧鸪茶)海南省保亭县六弓乡镇(肉鹅)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湖仔村(热带树苗)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茶叶)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兴泉社区(猕猴桃)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柑橘)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春橙)重庆市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水稻)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芳香植物)重庆市垫江县砚台镇(青花椒)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脐橙)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粉条)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蔬菜)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柑橘)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彩灯)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蚕桑)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高粱)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年画)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水稻)四川省北川羌族县曲山镇石椅村(羌族歌舞)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黄猫娅镇(白肉枇杷)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麻柳刺绣)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西山坪村...
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
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
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1月7日,在山西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他强调,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事关脱贫质量、小康成色,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扣全面小康收官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楼阳生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聚焦发力。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收官、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产业发展。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兴农业。既要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猪肉稳产保供,做强做优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更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抓、持久抓,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搭建起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努力把农产品深加工业打造成山西省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加快实现“五个转变”。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三农”工作始终与改革相随共进。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水价水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全面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和农经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折股量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探索集体股份权能有效实现形式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新突破。要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靠技能,必须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工作抓实抓好。要对全省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通过考证持证推进技能培训全覆盖,通过订单培训、菜单培训增强实用性实效性,通过滚动培训、逐级提升打造中高端技能人才,满足山西省转型发展需求,拓展省外海外劳务市场,让农民群众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要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三农”,特别是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打造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平安村”。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县乡村振兴局: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期培育和打造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现就2022年度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创建范围全省117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创建工作。二、创建类型创建类型分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三、创建周期及创建指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第二年第一季度组织验收。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和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参照指标附后(附件1、附件2、附件3)   四、资金支持(一)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二)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三)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3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6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4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3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四)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帮扶县300万元,支持先行示范县和整体推进县200万元。五、申报条件(一)原则上选择户籍人口500人以上有基础、潜力大、积极性高的重点村倾力打造,村集体年度收入20万元以上;(二)选择的三类示范村能够在2022年同步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置能力或年内计划实施排污管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三)重点帮扶县原则上选择条件较好的脱贫村。原有的国定贫困村,优先考虑省领导帮扶的示范村;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优先考虑中央在晋帮扶单位第一书记所在村。(四)县级配套资金能够保障落实。   (五)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中办国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垃圾污水粪便资源化处置、社会事业拓展等方面,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亮点。(六)已列入国家、省级美丽乡村试范(点)村或得到国家多项政策资金支持已具有一定示范带动影响的村,不重复申报。六、方法步骤及阶段划分(一)确定示范村(基地)名单。2021年12月-2022年1月。每个县结合实际,分别推荐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旅游示范村、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编制创建方案(附件4)报送市乡村振兴局把关审核,三类村不重复申报。各市初审后于2022年1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向省乡村振兴局报送推荐名单及创建方案。推荐名额:乡村振兴示范村,每个县(市、区)推荐1-2个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每个市推荐5个村;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每个市推荐3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每个县推荐1个。省级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竞争性遴选,初步确定示范创建名单。(二)完成项目规划。2022年1月-2月底。经过竞争性筛选,列入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项目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内容(项目)及资金需求,于2022年1月底前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利用乡村振兴“冬季行动”期间,抓紧做好   创建内容(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办理,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土地流转、环评审批、资金筹措等。原则上在2022年2月底前,办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前期相关手续。建立项目建设清单,明确项目建设方式,启动招投标程序。(三)推进项目实施。2022年3月-12月底。明年开春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全面展开,按创建内容(项目)进度安排,加强工作调度,做好质量监管。省乡村振兴局优先安排相关行业专家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基地)实地指导,分期分批集中组织相关人员赴省外观摩学习。对于创建进度快、工作标准高、示范带动强的市县,适时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2022年第三季度,计划从北到南组织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成效巡回观摩活动。(四)验收挂牌公示。2023年1月-3月。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对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村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的,挂牌我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告。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乡村振兴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市县两级要发挥主体推进责任,把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推进机制,制定创建方案,梳理建设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做到早动手、早   谋划、早准备,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奋力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山西路径。(二)强化工作调度。省乡村振兴局把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市县年度考核内容,按照工程化、项目化、责任化、季度化、清单化要求,对示范创建过程和关键指标实施双周调度、通报。各市县要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广泛发动乡(镇)村参与,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深入挖掘、选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三)加大政策支持。通盘考虑城镇村庄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坚持县域规划一盘棋,统筹协调一体化整体推进。资金、资源、人才等政策支持,尽可能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倾斜,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配套资金有困难的,市级财政要给予支持保障。乡村振兴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行业部门,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示范创建前期各项手续,要尽快办理办结。(四)聚力攻坚克难。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聚焦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村综合治理等示范创建难点堵点,大力推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基础设施“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附:1.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2.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3.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4.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编制模板;       2021年12月28日   附件1: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 一、特色产业发展兴旺(一)产业布局。★村集体产业发展纳入县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范围;村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产业基础。★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以及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占基本农田一定比例,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建立;有电商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三)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项目运行良好;★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四)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以多种方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村常住农户参与务工就业率达到50%以上。(五)产销对接。★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间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品牌共享、渠道共享、利益   共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开展。(六)产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政策、实用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七)产业效应。★主导产业产值在村级产业培育发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蓬勃发展,形成更多“特”“优”“新”产业产品;积极参加国家和全省“乡字号”“土字号”等乡村特色产品推介、评选等活动。二、村庄美丽生态宜居(八)生态规划。★纳入县域乡村“多规合一”优先规划编制范围;★村庄发展建设尊重农民意愿,遵循自然生态和村庄机理,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律。(九)村容村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庄街巷干净整洁,农房立面整齐;★村庄面貌整体达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五化”要求。(十)厕所革命。★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公共厕所布局合理,管护责任落实,日常保洁经常;★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改厕技术模式成熟,县域可用于推广示范。(十一)污水治理。★纳入县域生活污水重点整治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符合实际需求,排污管网或污水处置设   施完善;★村域水域排放达标,河塘清淤清杂,无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十二)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完善,运作模式合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户参与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十三)长效管护。★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行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处理、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模式;★落实农户合理付费、政府适当补助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十四)资源利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循环运用,资源化处理设施完善。三、党建引领治理有效(十五)党建引领。★村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带头人队伍本领高强,党员队伍充满活力,组织生活健康规范,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治、物、效”问题;★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经常;★村民自治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公共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健全完善。(十六)积分制运用。★积分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塑造乡风、爱心帮扶等重点任务有机结合;★积分设计、评判,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监督;★积分兑换、“红黑榜”奖惩、爱心超市、   道德银行等做法,群众认可并广泛参与,乡村治理“激励引导”作用发挥。(十七)清单制运用。*依法依规编制村级小微权力、公共事物、服务事项等各类清单,实现乡村治理有章可循、流程清晰、操作可行;*清单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配套措施落实有力。(十八)大数据治理。数字化乡村建设设施完备,摄像头覆盖面积和密度满足安全防范需要;★乡村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实现数字信息化管控。(十九)“枫桥经验”推广。★乡村治理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乡村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消解,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各类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抵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弘扬美德乡风文明(二十)精神文明。★按照“五有”标准(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级有文明实践所(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美观大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以及文体竞赛、农民丰收节、其他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经常。(二十一)村规民约。★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大力开展移   风易俗行动,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有效遏制。(二十二)文明创建。★经常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以及寻找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各类参评的示范农户达到全村常住户数的60%以上。(二十三)文化传承。★乡村文物古迹和红色革命遗址物保护得当;重视发挥现代乡贤文化作用,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因地制宜建设有村史馆、农耕文化馆、乡村振兴展示馆、家风家训馆、红色文化展馆等。五、收入稳定生活富裕(二十四)收入增长。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实现多渠道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长8.5%左右。(二十五)务工就业。★村级劳动力就业信息指导及时,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户务工就业率达到100%;★外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有就近就地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二十六)生活保障。★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问题较高质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得到关爱服务,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实现全覆盖;★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监测户有针对性帮扶。   (二十七)技能提升。★定期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注重扶持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培训应培尽培,农民技能持证率达到50%以上。六、社会事业发展有力(二十八)五大工程。★农村“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入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村内主干道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与产业融合发展,客运站点和客运班线方便农户出行;★农村供水工程健全,供水保障能力稳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电力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农村5G基站、光纤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清洁取暖等新能源开发有实质性进展。(二十九)教育医疗。★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入园率不低于90%,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建有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配有合格(持证)村医,建立农村居民健康台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三十)养老护理。★养老服务设施齐全,实现日间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适量设置养老护理公益岗位,岗位工资保障到位;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有机结合,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以上。(三十一)公共服务。★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机构,提供党务服务及社保、医保、社会救助、便民代办、信访   接待等公共事业服务;★建有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满足农村群众开展自娱性文化需求的文化广场;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实践,今年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表现出极具繁荣的势头。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我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26千公顷,总产量1362万吨,为历史第五高产年。夏粮总产227.7万吨,秋粮总产达到1133.6万吨。杂粮面积比上年增加50多万亩,谷子面积比上年增加21万亩,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今年我省新增17亿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奶业大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15个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整县试点;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市设立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险种,全省农险产品达到175个,玉米、小麦参保率达到65%以上。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产还得益于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和农民素质日渐提高。2019年我省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发展机制。在怀仁、原平、洪洞、永济等21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定额取酬、增值提成、增量分成三种取酬模式,在农技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融合发展新机制取得新进展。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创新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考核,率先制定玉米、小麦、水果、蔬菜等20个方面的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还启动实施职业农民持证“221引领行动”,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山西省职业农民技能证”。另外,今年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23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86万亩,预计年底74个项目全部批复,80%开工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助推企业开拓市场,亟须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我省继续立足特色优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山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晋字号”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叫响。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省“三品”认证生产主体1810个,有效产品3263个,产品认证数量由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154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还重点围绕杂粮、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4大类40多种农产品,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71项。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玉露香梨、山西核桃、山西高粱、山西荞麦、山西马铃薯等一批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脱颖而出。在今年第六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山西高粱、山西荞麦、山西马铃薯获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娄烦山药蛋、浑源正北芪等11个品牌获得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2017年起,我省每年推出2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已有6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耿都”富硒小麦石磨全麦面粉、“杨氏康健”分心木茶、“沙金红”杏汁等20个品牌获得2019年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正在成为“地域名片”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吕梁红枣、晋南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深入人心;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发力,25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7家企业入选“中华老字号”;冠云牌平遥牛肉、荣欣堂牌太谷饼、沁州牌沁州黄小米等产品品牌享誉四方,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块块金字招牌。农村改革激发创新活力。2019年,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连续3年扩大试点范围,在做好8市93县(市、区)中央试点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太原、大同、临汾3市纳入省级改革试点,实现了整省推进。截至11月底,全省4616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其中4478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忻州、阳泉两市和屯留、河津、沁水、大宁等县(市、区)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全省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507.7万份,发证率97.4%。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年流转承包地近1000万亩,依法化解经营纠纷1700余件,调解仲裁考评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渐成熟。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6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分层分类培训新型经营主体2.5万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4万人次。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2家,全省家庭农场达10317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遍地开花。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标准、制定农业生产托管绩效评价办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5亿元,在全省81个县开展试点,探索出一批先进模式。特别是翼城县“强化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开展作业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统一化、技术实效化‘四化’服务保障,确保降低农资费用成本、机械作业费用成本、农民务工投入成本,减少综合防治农药用量、化肥用量”的生产托管模式,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经初步测算,全程托管试点区域粮食亩均增产20%以上,农民亩均增收350元以上,服务主体年收入增加20%以上。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以来,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产业振兴,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健。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初步形成,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在长治、晋中、朔州3市10县70个封闭示范片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实现了示范片11市全覆盖,以点带面的有机旱作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等六大工程稳步推进,探索形成了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小麦探墒沟播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三大省级战略带动性进一步显现。山西农谷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样板,探索解决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累计在全省推广科技成果1200余项,启动运行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引进华为、阿里巴巴、先正达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饲草、杂粮等作物,种植优质饲草23万亩,调减籽粒玉米44万亩。同时坚持种养结合,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建设160个生态畜牧示范场和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运城(临汾)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果品出口企业增加到90家,水果年出口量预计超过40万吨,同比增长8.1%。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太原南部等6个城郊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8个城郊农业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了晋源花卉小镇等一批城郊农业典型。选择1市10县开展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益农信息社覆盖全省55%的行政村。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组织开展药茶、肉制品、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10大产业集群调研,组织起草了实施意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规划建设万荣、静乐、隰县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园、区”政策共享、平台共建、一体推进。12月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省大同黄花、临猗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安泽连翘入选。至此,全省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8个。
余欣荣: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与政策措施
余欣荣: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与政策措施
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7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就这一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行了解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粮食产能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9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1.3万亿元,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价值、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正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不断成长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总体上看,乡村产业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不长、要素活力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这次国务院印发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是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意见》明确,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源于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第二,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构建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格局。二是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融合主体、催生融合业态、搭建融合载体、建立融合机制,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培育提升产品品牌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四是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改变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传统要素发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第三,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求更加具体。《意见》强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要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意见》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组织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乡村产业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同时,《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汇聚强大力量,共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下为答记者问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近些年,在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中,很多涉及到乡村产业振兴。请问此次《意见》中有哪些新的政策“含金量”,与以往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余欣荣:这个问题进一步聚焦了政策,感谢你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关心。这一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在“钱、地、人”这三个方面我们力求打出“组合拳”。具体来说,在“钱”的方面:一方面,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这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经过测算,这一比例的提高将会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大家知道,金融服务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这一次文件重点提出了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初步测算,这项措施将会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县域贷款余额。在“地”的方面: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时候,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融合发展,这方面盘活后,就会更好地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的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现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中国新闻社记者:近年来,有的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问题,一些乡村留不住人,日渐凋敝。请问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化解“空心村”的问题会起到哪些积极作用?曾衍德: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出现这些现象根本的原因,还是乡村没有产业。没有产业,乡村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这里“一切”,所指的是农村全局、全面、全方位的。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也就是一个“空中楼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根本的还是发展乡村产业。我们提出主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过去都是农村搞种养业,城市搞加工流通,农民拿不到多少收益,现在我们就要改变这些问题。在《意见》中提出要突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这些都是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都要尽量把这些留在农村。第二,要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目前,在田头就业的农民在减少,一些青壮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了。这些外出务工的不是不想在乡村就业,而是乡村的产业发展不充分,就业岗位较少,他们只能往外跑。所以这次文件中提出,要充分挖掘乡村功能价值,引导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中心镇和物流节点集中。这些措施就是要把更多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民。第三,要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发展乡村产业目的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目前,一些乡村产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增值收益留给农民的不多,这些状况也需要改变。《意见》中提出,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让农民不但有业就、有活儿干,更要有钱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民的笑脸多起来。我们提出的这三条如果做到位了,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我想,农业农村就会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农业强起来。通过发掘农业的新功能和新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就提高了。二是农村美起来。通过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战略,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形,带动农村繁荣、乡村美丽。三是农民富起来。产业兴旺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就富裕了。● 路透社记者:我们了解到非洲猪瘟对全国很多养殖户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意见》将如何帮助那些失去了所有猪,但又没有得到政府补偿的养殖户。另外,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导致棉花、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波及到很多农户的生计和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请问您打算如何减少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恢复他们的收入?余欣荣:关于第一个问题,就是非洲猪瘟疫情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我国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30日,已经发生的143起疫情中,有131起解除了疫区封锁,25个省份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今年共发生疫情44起,除4月份外,月均发生数保持在个位数。下一步,我们重点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继续强化监测排查、疫情处置、调运和屠宰环节的监管、餐厨废弃物管理等,严禁使用泔水喂猪。二是抓好分区防控。指导加快推进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三是加强境外疫情的防堵。进一步加强互市贸易生猪、其他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和监测排查,强化入境口岸等高风险区域巡查。您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有关中美农业贸易这方面的问题。6月29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日本大阪成功会晤,一致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您关心的涉及到农业方面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刚才余欣荣副部长说到了对于乡村产业要提供金融服务,我想具体再问一下,这方面怎么把乡村产业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新的措施?余欣荣:对于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各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总结以往的经验,推动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在这方面,文件作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了进一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提出县域金融机构要将吸收的存款收入用于当地,优先、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等。二是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包括在抵质押、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农村特点的支持措施,包括信息体系建设、支持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等相应的一些政策。三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更加有利于农村特别是县域范围内乡村产业的发展,从而服务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意见》中提出鼓励工商资本下乡,请问这会不会造成与民争资源、争利的情况?曾衍德:工商资本是我们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今后,我们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资本投入乡村。重点做到“三多”:一是多办一些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产业。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要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只有这样,工商资本在乡村才能立住脚,也才能持续发展,才能赢得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支持。二是多办一些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工商资本的资金实力强、市场信息广、经营理念新,我们要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特别是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三是多办一些带动贫困户的产业。工商资本逐利是本能,投资乡村产业赚钱是应该的。同时,到贫困地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也是应该的。我们提出要引导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或者其他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这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裕起来。当然,工商资本进入乡村,也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农地或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也不得侵害农民财产权益。●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意见》提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能否请余欣荣副部长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指标的内涵和指向?余欣荣:这个问题是这个文件里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性指标,它是我们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规律、地位、作用新的认识。这个指标是指向性的,也是制度性的。提出这个指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当前,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之后农民的“第四次创造”。二是突出农业农村地位。大家都知道,在现行的统计制度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这是传统的种养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种养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产业增加值统计起来,比重就很大。我们对一些中西部地区测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已经占到了县域生产总值的50%,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也占到了20%。如果我们仅仅是停留在原有的第一产业这个认识程度上,一般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下,一些发达地区只有2%、3%。因此,《意见》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指标,更能够反映我国农村现代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更能显示出农业农村地位的重要,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取向。因此,在今天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更加敏锐,同时客观、及时、科学地研究揭示,因势利导促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身体力行地去引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三是完善农业统计制度。落实《意见》提出的要求,我们正在研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的指标体系和测算办法,重点是提出农业延伸的产业、交互的产业,以及农业农村功能价值拓展的产业。把这些产业分类,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并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统计制度的完善,不仅是统计制度的变革,还是发展方向的指针,更是带有变革性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律的认识,制度的建立,统计体系、考核方法的深入推进,将会极大引导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请问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如何保障农业环境不受影响,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余欣荣:这位记者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在制定《意见》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坚持和把握的一个原则。《意见》在基本原则中特别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教训,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路子,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变...
Copyright ©2018 山西金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